真“大师”评选机构打击“假大师”:“大师”头衔泛滥才是真问题

时间:2025-03-20 来源:南方周末 0 次浏览

Your Image

近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轻联”)发布了严正声明,称有不法分子假冒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和中华文化促进会的名义,虚构名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会”的机构,并组织所谓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以此欺骗参评者缴纳高额评审费用,给工艺美术行业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2025032001.jpg

根据声明,中轻联自2013年起负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工作,而所谓“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是仿冒“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山寨荣誉”。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与中华文化促进会也并未评定类似工艺领域的“大师”头衔。所谓“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此次的行业欺诈事件说轻了是盗窃名器,说重了涉嫌非法经营罪乃至诈骗罪,理应接受法律的严惩。

这起“假大师”事件让人啼笑皆非之外,也暴露了一些深层次问题。根据官方介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工艺美术行业的权威荣誉,被列入国家评比达标表彰目录。“大师”称号意味着江湖地位与名利双收,不用说也是业界趋之若鹜的头衔。因此,“假大师”事件背后的真问题值得深思。

有卖方就有买方,有供给就有需求,此次“假大师”里既有盗窃名器与卖假头衔的一面,也有欺世盗名与滥竽充数的另一面。那么,究竟是哪些人迫切需要花钱购买“大师”?已经购买“大师”头衔的人,有多少是根本没有什么本事的南郭先生?他们又凭借假头衔得到了多少真好处?他们在购买假的“大师”头衔时,行为本身就不单纯。毕竟,“大师”称号靠的是真正的艺术水平,岂能一买了之?

2016年12月23日民政部官网曾通报称,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因违规举办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活动,被处以警告的行政处罚。彼时足足有91人获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未按程序报批,属于违规开展评比表彰活动。2017年3月29日澎湃新闻的报道则显示,坊间甚至存在“花一千万可以买大师称号”的产业链。对比2024年的“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40万一个”新闻,如此“大师”与这种“院士”究竟有几分水准,也就不难想象。

工艺品作为艺术品的一种,需要经受时间的淘洗、公众的认可,方能展现出其价值。如何才能证明一名艺术家的技艺高超?那自然还是应该交由市场来决定,让消费者来选择。艺术机构愿意展出,评论家愿意称颂,观众愿意叫好,消费者愿意购买,这些方能检验一件工艺品的成色,进而评定创作者的艺术水准。“大师”称号靠的应是艺术界共同体的认可,艺术品市场的认同。(记者 王兢 内容有删减)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文字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


l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