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热点专题> 正文
魏乃青:阿拉善玉的风雨十年

2019/1/19 玉雕大师艺术网 作者:魏乃青

阿拉善玉石曾经过亿万年漫长的风雨侵袭,从默默无闻到声名远扬,从沉睡的戈壁石变成与心灵共鸣的精美玉器,它在走出荒漠和雕琢艺术相遇的十年里,经历了怎样不同以往的风雨呢?


一、从一段将要淡忘的经历说起

记得在2008年之前,奇石市场最大的卖点是天然造型石、图纹石,其次为眼睛石和筋脉石。阿拉善石商总把这类奇石摆在展台的重点位置,更珍贵的会藏在旅行箱里,等熟悉的藏家到了才拿出来展示。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经营的奇石种类,其他品种都被他们称为套色玛瑙和戈壁石,作为普通货品装在纸箱里任人挑选,价格也比奇石便宜很多。


我经常去逛奇石店铺和奇石展销会,遇到不熟悉的石商又是第一次成交时,总会听到一句好奇的询问:你挑这种石头能干啥用呀?我在那时仅有想法,但还拿不出阿拉善玉的雕件,所以只能回答:做雕刻材料。

2007年,张国祥先生在北京的“翠之源”玉雕工作室承接了我的阿拉善玉雕刻加工业务,从此再也不用“口说无凭”了。

每当去挑选那些色彩迷人的玉石,身边总会带着一件雕好的成品,在与石商朋友交流的时候,能让他们直接了解哪些石头是可以用来雕刻的,哪些不可以,这种交流互动也让我得到了更多喜欢的料石。


二、风适时而来

到了2008年夏季,用阿拉善玉创作的巧雕精品不断地出自于北京的玉雕工作室,阿拉善玉以其特别的品质和俏色巧雕的非凡魅力,逐渐成为玉器收藏群体的新宠。

仅仅一年后的2009年,阿拉善玉更有了一个较大的关注和消费群体。

他们活跃于几乎所有的奇石展销会,对阿拉善玉以及巧雕作品充满了超乎寻常的喜爱。这个群体中有玉雕界的设计师、雕刻师,有收藏爱好者和玉雕工作室的当家人,也有投资和炒作原料的老板,他们是阿拉善玉石行业发展初期的活力之源。


无论在巧雕的设计制作方面,还是在宣传推广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他们把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玉种适时地带进了玉雕行业和玉器市场,在中国当代玉雕新的高峰到来之际,阿拉善玉石以质、色、形、纹俱佳的独特优势成为人人喜见的名贵玉种。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阿拉善玉石和雕刻作品交易频繁、购销两旺,从业人员和收藏群体成倍增长。


以传统玉种为加工原料的玉雕大师工作室,也开始积极关注并尝试阿拉善玉石巧雕的创作,他们的经典作品通过各种媒体广为传播,使阿拉善玉迅速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而专业从事阿拉善玉雕的工作室也在北京、阿拉善左旗和其他地区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北京成为阿拉善玉雕创作的主要地区,阿拉善左旗是当然的玉石原料集散中心。有太多的人不怕辛苦,频繁地往来于两地之间和其它石展举办地,购买原料、加工制作、市场交易、囤积居奇,人人都有“累并快乐着”的物质满足和精神慰藉。

阿拉善玉已然成了时尚和财富的旋风从玉器市场席卷而来,随着一个宝玉石消费高潮期的到来,阿拉善玉雕行业及相关产业获得了很大的助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三、雨不期而降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玉器市场持续多年的扩张势头也渐渐减弱。

尤其2013年以来,玉器市场的消费人群明显减少,价格波动、需求量不断萎缩,这种市场变化像一场冷雨给阿拉善玉石行业带来了阵阵寒意,有人在冷雨中不知所措,陷入迷茫,而有的人却因这场冷雨豁然清醒。


2012年开始举办的阿拉善玉器雕刻“百工奖”,2014年在阿拉善左旗举办至今的“神驼奖”,2015年《阿拉善玉地方标准》在国家会议中心的正式发布,“阿拉善奇石文化旅游节”的持续举办,都是阿拉善左旗政府及各个行业协会组织合力推动阿拉善玉石产业向前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当地增加就业、拉动经济提供了新的动力,也给阿拉善玉雕的创作繁荣增添了更多的活力。


这一时期的巧雕名作异彩纷呈,一批有较大影响的玉雕人才脱颖而出,他们的身影在全国各地的玉雕大赛中频频亮相,政府、行业和社会给了他们极高的荣誉。

然而市场环境的骤然变化,也让阿拉善玉石行业面临许多不容回避的问题;普遍存在的同质化现象还能适应新的消费理念吗?玉雕艺术如何拓宽创新疆域,去引领当代审美风尚?


阿拉善玉石行业遇到的问题,除了经济大气候的影响更有其发展中形成的诸多弊端,需要行业中的每个人冷静反思、及时调整;“萝卜好卖不洗泥”已经成为过去,玉、石不分和粗制滥造不再适合当下市场。

目前玉器市场的现状是:需求总量在减少,但对品质的要求却在提高,有相当多的传统题材玉器滞销不畅,跟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不无关系。


还要去跟风追俗、抄袭模仿吗?

还要制造怪异荒诞、献丑不献美的所谓作品吗?

市场的变化只是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新常态,在此形态下的新理念必然产生新趋势。

阿拉善玉独具一石多色、一石一品的特点,因此要求巧雕创作必须把创新理念放在首位。


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应该用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加以合理取舍,吸收和借鉴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西方艺术的成果,能够有效提升玉雕工作者的艺术智慧和创新能力,凸显当代玉雕的鲜明特色离不开创新,玉雕艺术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创新,固步自封、抱残守缺是对创造力的最大束缚。

当代玉雕作品首先是展现给当代人的,所以玉器的形式内涵就要符合新的审美品位,当当代玉文化变成传统文化时,也必然会经历下一个时代的取舍,而不会被全盘式的继承。


要想突破阿拉善玉雕发展的瓶颈,艺术创新是最有效、最给力的方法之一。

精美的玉器是物质文化也是精神文化,它的整体价值是材料品质、设计内涵和雕刻技艺相加的结果,也是玉器制作者使命感与艺术创造力的直接体现。


记不清曾在哪篇文章中看到过一句话,作为我这篇短文的结尾:最好的广告一定是产品本身,最好的产品也一定具备广告效果。此言不虚,同样适用于阿拉善玉雕艺术作品。

作者简介:

魏乃青,阿拉善玉雕作品收藏家和玉雕艺术评论家。

1963年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曾在《学习》杂志社从事编辑和发行工作。

从1995年开始收藏古代兵器并著有《中国古镞鉴赏》一书。

2005年至2006年从全国各地奇石展和阿拉善奇石市场收集了大量阿拉善玉石原料,同时在北京玉雕行业遍访名师、交流学习。

于2007年与玉雕师合作并完成了首批俏色巧雕作品的制作。

2008年开始专业收藏阿拉善玉巧雕作品,同时不断的积累鉴赏知识和理论研究能力,在阿拉善玉雕作品的艺术创作和产业推广方面均有建树,其收藏的作品在阿拉善玉雕专项奖和全国玉雕评比中多次获奖。

欢迎关注中国玉雕大师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中国玉雕艺术媒体门户网站 —
网址:www.dashiyudiao.com
总部:北京 主编:李京光 编辑部官方微信:13796034138
编辑部官方邮箱:dashiyudiao@163.com
京ICP备18012624号-1) 本站原创文章、图片及版式设计未经授权严禁模仿、盗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