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中国玉文化>正文
马未都:见证李莲英传奇一生的翡翠扳指

2020/12/2 玉雕大师艺术网 作者:马未都


这回咱说的这事儿,就发生在北京的海淀。

北京海淀有个地方叫恩济庄,那地方过去是专门埋太监的坟地,所以老人都管那个地方叫太监坟。这地方离我年轻时候住的家特近,就在空军总医院的对门。过去的人生前扎堆,死了也扎堆。尤其太监,身体不全,都不能埋到祖坟去,死后就在这片扎堆了。

1966年,正赶上“破四旧”,突然有一天,上级单位向六一学校的教师赵广智等人传达指示,要求响应“破四旧”的号召,砸毁处在六一学校西南边的李莲英的墓。

李莲英

李莲英是晚清时候最有名的大太监,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死了就埋在这儿了。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后来伺候慈禧太后的时候受宠,慈禧太后就给他改了个名,说:“叫李莲英吧,别叫进喜了。”莲和英都是花,莲就是莲花,英就是盛开的花。估计当时慈禧太后正在赏莲花,一高兴,顺嘴就给李进喜换了个名儿。

李莲英,1848年出生在顺天府的大城县,就是今天的河北大城。李莲英家里兄弟四个,他排行第二。李莲英的父亲最早就是河间府的一个农民,家里太穷了,连块地都没有,就帮着一个远房叔父种地干活。赶巧他这远房叔叔没儿没女,就认了李莲英他爹当儿子,还给他娶了房媳妇儿,所以就有了李莲英。可没过几年,这叔父就去世了,去世之后不知什么原因,他们一家子就迁往了北京。

到了北京以后,李莲英的爹妈就开始学一门手艺——手皮子,以此为生。手皮子是北京的土话,是一个比较下等的活儿,就是把兽皮,比如狗皮、兔子皮、野兽皮等,把这种生皮子扒下来,然后进行硝制,即用硝把它身上剩余的脂肪全部刮去,使这个皮子变得非常柔软,能够着身。这项技艺就叫“手皮子”,严格说应该叫“熟皮子”。那皮子的味特别大,难闻之极,现在已经没人干这活了。李莲英一家指着这个为生,在北京的日子过得非常辛苦。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爹娘才把他送去当了太监。

据清宫档案记载,李莲英是在咸丰七年(1857年)由郑亲王端华送进宫里当太监的,那年他本来只有10岁,但记载说他有13岁了,可能是怕人家嫌他年纪太小不要他,所以虚报了几岁。

这郑亲王端华可不是一般人,是咸丰皇帝死后留下辅佐同治的顾命八大臣之一。同治皇帝的皇后——孝哲毅皇后是端华的外孙女。郑亲王端华可以说是晚清政坛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为什么他把李莲英送进宫里当太监呢?史籍上并没有记载,可能是当时往宫里送太监这差事由郑亲王去管,当时送宫里的也不只李莲英一个人,是一批小太监。

刚开始进宫,李莲英就跟其他小太监一样,早起晚睡,默默无闻,干一些最底层的活儿,每天扫扫地、搞搞卫生什么的。很多后来成大事的人,开始都是从基础做起的,扫地就是个基础,不是有一句话吗?“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慈禧太后发现这小太监挺机灵,就把他调到了身边工作,从此李莲英就走上了发迹之路。

野史里说,李莲英之所以进宫后能被慈禧看上,是因为他有一个手艺—会梳头,说他掌握了一套梳理新发型的技术。这说法虽然流传很广,但我觉得实在不靠谱。你想啊,李莲英在进宫之前但凡有个手艺能生活,谁还非得挨上这一刀,进宫当太监啊!我想李莲英一定是因为平时做事特别仔细,而且是超乎常人的仔细。再有就是为人比较宽厚,如果为人不宽厚,身边的人老说你坏话,三人成虎,你也到不了太后身边。就算到了太后身边,你也长不了。

李莲英在慈禧身边陪伴了她将近半个世纪,直到慈禧太后去世,所以李莲英和慈禧的关系超过了所有人。《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一书中这样记载:“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在西苑、颐和园居住的时候,慈禧太后还经常来找李莲英,说:‘莲英啊!咱俩遛个弯去呀!”慈禧太后跟李莲英俩人时不时地聊聊美容啊、美甲啊这些事儿,你想想他们俩的关系能不好吗?

光绪二十年(1894年),46岁的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这二品相当于现在的副国级。虽说这只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但也是太监中从来没有过的。雍正皇帝曾明确规定,太监品级以四品为上限,慈禧却突破祖上留下的规矩,不但超过了四品,还超过了好几级,可见慈禧太后对李莲英的这份宠爱。

清代祖制之所以限制太监的品级,是吸取了历史上其他朝代的惨痛教训。为了避免太监干政,祸乱纲纪,清代太监整体在这一方面被管理得还是比较好的,太监基本上不参政。不像明代,明代早期的大太监王振、明中期的刘瑾,还有明晚期的魏忠贤等,这些太监都是干政造成了国家大患。

明朝之所以太监干政的事那么多,跟明成祖朱棣有很大关系。朱棣当年起兵攻打南京时,据说南京城里的太监帮了大忙,里应外合,才帮他把城门打开,传递消息,让他顺利当上了皇帝。所以朱棣当了皇帝以后,对太监比较好,太监的地位也就开始提高,皇帝把很多重要的事都交给太监去做。

“太监”这个词最早是个官职名——太监、少监,跟我们今天说的太监根本不是一回事。自朱棣以后,宦官权势日增,人们才把地位较高的宦官都尊称为“太监”。据说这还是朱棣恩准的,“太监”这个词是个尊称,没有贬义。因为在历史上凡是沾有“太”字的,都比较尊贵,都是跟皇上有直接关系的,比如太子是皇上的儿子,太后是皇上的母亲,太师、太傅、太保、太庙、太学等等,无一例外都与皇帝直接有关。所以“太监”在历史上是个好词,是尊称,尊贵到地位像李莲英这样的宦官,才能称作“太监”,一般人想当太监还当不成呢。

李莲英到了慈禧身边,得宠以后当了大总管,既有地位又有钱,他跟其他达官显贵们一样,开始为自己死后做打算。于是李莲英就在前面提到的恩济庄买了块风水宝地,活着的时候就开始给自己修墓。

李莲英的墓外边是三合土。所谓三合土,就是熟石灰、沙子和黄土,按一定比例掺和在一起,关键是这个比例要掌握好。掺和好了以后再用蛋清和米汤一搅和,干了以后跟水泥的硬度差不多,一镐下去就是一个白点儿。

李莲英这墓就是用三合土弄的,固若金汤。赵广智这帮人奉命挖了一个多星期,尝试了很多方法才勉强打开了李莲英的墓,通过墓道挖掘,最后顺利地进入了李莲英的墓室。墓室里面整齐有序,由此可见,李莲英的墓自下葬以后没有被盗墓贼光顾过。

清代 翡翠扳指 李莲英墓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经过清理,里面的陪葬品有50多件,其中有一件最引人注目,就是咱们要说的翡翠扳指。这扳指几乎满绿,水头特别好。现在在首都博物馆里展出,有机会可以去看一看。

熟悉文物的都知道,扳指最早叫“韘[shè]”。《说文》里是这样解释的:“韘,射也。”扳指的功用是弯弓搭箭时戴在手上,防止被箭羽划伤。扳指早期都是用皮骨或竹木等普通材料制作的,就是个护具。

春秋 玉韘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入关以后,清朝的皇帝一直对骑马打仗、弯弓搭箭非常重视,每年都要到木兰围场打猎。而扳指就是弓马娴熟的象征,所以八旗子弟对扳指甚为重视,人手一枚,慢慢形成风尚。

清代后期,仗打得少了,生活好了,八旗子弟便慢慢开始退化了。马也骑不了了,弓也拉不开了,扳指也成了手中的玩物。贵族之间开始互相攀比,白玉的、玛瑙的、蜜蜡的、青金的、翡翠的等珍贵材料一股脑儿地都上来了,有的上边还有图案和诗文,完全脱离了最初的功能。

清代 金星石扳指 西藏博物馆藏 碧玉御题萱花诗扳指 故宫博物院藏

李莲英墓出土的这枚扳指是翡翠的,满绿。翡翠真正流行就是在晚清时期,因为慈禧太后特别喜欢翡翠,所以上行下效,晚清以来开始流行玩翡翠。

陪葬品有翡翠的基本都是晚清民国的贵族墓葬。比如清东陵的慈禧墓里,据说有翡翠西瓜。晚清重臣荣禄的墓里,以及李莲英的墓里,都少不了翡翠的物件。

李莲英这枚翡翠扳指可以说是好到头了。传说这扳指当年是恭亲王的,李莲英看见后特别想要,可恭亲王舍不得给。后来李莲英就找到慈禧去告恭亲王的状,想方设法才弄到手。到手后李莲英还特意拿到恭亲王面前去显摆,说自己弄到了一枚好扳指,拿来和恭亲王的那只比一比。

这故事一听就编得离谱。李莲英虽然在晚清红极一时,但他也绝不可能如此跋扈。这传说不符合他的性格,如果他有这种张扬的性格,绝不可能在慈禧太后身边服侍那么多年。

不过要说这扳指是慈禧太后赏给他的,倒是有可能。慈禧喜欢翡翠,众人皆知。底下的人就满世界搜罗,最好的一定献给她。这扳指李莲英看到后可能特别喜欢,太后一高兴,没准就赏给他了。死后作为殊荣,就被李莲英带到了棺材里。虽然带进了棺材,但这扳指并没有戴在李莲英手上。

据当年参与挖掘李莲英墓的老师赵广智说,李莲英的棺材里,只有一个干瘪的头颅,下边根本没有身子。如果是这样的话,说明李莲英不是正常死亡,而是被人杀死的。

据此有人就开始分析,说李莲英很可能是被隆裕太后处死的,他死后,隆裕太后还把他的巨额财产充了公。不过,朝廷杀李莲英应该是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不可能一点文字记载都没有。

还有人说李莲英死于仇敌之手。尽管李莲英圆滑机警,却仍有大量仇家。权倾朝野的人,肯定是踩着别人的尸体向上爬的。仇家有可能是革命党人,有可能是宫中同道,也有可能是袁世凯授意的人。

各种推测中最不贴谱的一种说法就是,真正杀害李莲英的人,是光绪皇帝的弟弟醇亲王载沣。宣统时期,载沣时任监国摄政,权倾一时,他杀人的动机也是有的,因此有人说,正是李莲英下手毒死了光绪皇帝,载沣为哥哥报仇,也顺理成章。

其实,以上几种说法听着都不无道理,可历史上并没有半点儿记载李莲英是遇害身亡的文字。正史里说,李莲英是在宣统三年因病而终的。就连出土的墓志上也没有说被害。倘若李莲英真的是被人所害,一个失了势的老太监,有谁为他遮盖被害的真相呢?而且还遮盖得这么滴水不漏?

我觉得当时的挖墓者可能有些恍惚,黑咕隆咚的没有看清。那个年代文物没有价值,再加上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还比较迷信,心惊胆战地刨开一个坟地,想进去看个清楚,一撬棺材,那声音吓得你汗毛都立起来了,再突然多点动静,那一下子就完了。里面昏灯暗火的,肯定看不清,拿完东西就赶紧出来了。后面的这些回忆,都是半真半假的记忆。

据说李莲英的脑袋后来被随意扔弃,学生们当足球踢了,不知所终。这事也不实,人都腐烂了,脑袋一踢就散了,踢不成。最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咱谁都没看见。如果去首博,你就能看见这个国宝级的翡翠扳指,见证了李莲英传奇的一生。所以啊,过去的事儿,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不一定为虚。(来源:马未都著《《国宝100》)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中国玉雕艺术媒体门户网站 —
网址:www.dashiyudiao.com
总部:北京 主编:李京光 编辑部官方微信:13796034138
编辑部官方邮箱:dashiyudiao@163.com
京ICP备18012624号-1) 本站原创文章、图片及版式设计未经授权严禁模仿、盗用,违者必究!